【以案释法】失主说丢了6300元,捡到的人说只有1000元,双方法庭相见……-凯发客户端

发布日期:2024-10-08 15:22来源: 宿州市司法局编辑:埇桥区司法局阅读次数:字号:背景颜色:

失主起诉捡钱的人,

要求其返还6300元


  2023年12月,江苏省溧阳市,从事回收废旧钢铁生意的老韩(化名)和合伙人李三(化名)一起去收废旧钢铁。不使用智能手机的他清点好今天大致要用到的现金,就出发了。二人向冯老板购买废旧钢材,老韩发现所带现金不够,遂由李三用手机先行支付。


  午饭后,两人一起将废旧钢铁送到收购站出售。老韩突然发现裤子口袋里的钱不见了。他赶紧原路返回寻找,未果,老韩就报了警。沿路公共视频显示,当天中午12时16分,老韩在某快餐店门口下车时口袋里掉出一个东西,但视频清晰度不够,只是疑似老韩丢失的现金。12时18分,一名男子骑车经过,停车、捡起该物品,随后离开。


  通过调查,民警识别出该男子是当地村民宁某。当警方询问宁某是否捡到钱时,他表示否认。“钱肯定是他捡的!”得知情况的老韩不甘心,将宁某诉至法院,要求他返还自己丢失的6300元现金。


法院:得利人不当得利,

应返还受损方利益


  审理中,宁某经法院传唤未到庭。法官电话联系他时,他又改口,承认捡到了钱:“是我捡到的,捡到了1000块钱,干活的人都知道……”“你让他自己找我吧……”“我跟你讲了,捡了1000块钱,他要是说丢了10000块,我还要贴9000块啊?”


  为证明自己确实丢了6300元现金,老韩申请证人冯老板、李三出庭。冯老板陈述,老韩不会使用手机转账,当天,二人去他公司收废铁,过磅金额是7570元,老韩把口袋的钱拿出来数了下,是6300元,钱不够,最后由李三手机支付。他看到老韩把6300元现金塞进了裤子口袋。


  李三陈述,当天老韩只带了6000多元的现金,就让他再拿1000多元,但他身上没带现金,就直接由他用手机一起支付了,老韩就把6000多元的现金收起来了。李三还提供了当时微信转账给冯老板7570元的支付凭证。


  江苏省宜兴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,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,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。


  本案中,公共视频记录了老韩遗失物品、被宁某发现并拾得的整个过程,后宁某承认拾得1000元,法院对“老韩遗失物为现金且被宁某拾取”的事实予以确认,争议之处在于“老韩丢失现金的金额是否为6300元”。


  据冯老板和李三陈述,能够与老韩主张其丢失现金6300元相互印证。其次,按照日常生活经验和逻辑推理,人在丢钱时内心往往比较焦急,迫切希望尽快找回,这种情况下报警所作出陈述,可信度较高。


  综上,老韩所称其丢失现金6300元款项来源正当,携带该款项有正当合理性,与报警陈述亦相互吻合,能够形成完整的证据链,符合民事诉讼高度盖然性证据规则的要求,老韩丢失现金金额为6300元具有高度可能性,法院予以确认。最终,江苏省宜兴市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宁某向老韩返还6300元。


法官: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,

应当遵循诚信原则


 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,应当遵循诚信原则,秉持诚实,恪守承诺。宁某在拾得他人财物后未及时联系归还失主,也未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,而是将现金据为己有,行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,属于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人利己的行为,背离了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


  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”公民从事民事行为,除应遵守法律法规外,还要遵循诚信、友善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,加强自身道德素质,只有从人人自身做起,让诚信真正根植于心,人与人之间才会更加友善,社会文明才能更进一步。


来 源丨中国普法、安徽普法


网站地图